视频
陶宗仪朋友圈 >朋友圈 >夏文彦

(1)人物介绍

夏文彦,字士良,别号兰渚,其祖籍为吴兴(今浙江湖州)。自其曾祖父起,家族便迁居至松江府华亭县(即现今的上海松江)。夏文彦曾担任忠翊校尉、知余姚州事等官职。在明初,朱元璋为了加强在江浙地区的统治,实施了针对地主豪绅的打击和削弱政策,夏文彦因此被迫迁移到淮西农村,直至终老。

夏文彦不仅对艺术品的鉴赏有着深厚的造诣,而且收藏颇丰,被誉为“蓄书万卷外,古名流墨迹,舍金购之弗吝,于文人才士之图写,尤所珍重”,同时他也是一位画家。作品包括《修篁芙蓉图》。著有《图绘宝鉴》五卷、补遗一卷。

(2)人物关系

夏氏家族在松江地区享有盛誉,夏氏父子与陶宗仪关系深厚,夏文彦的儿子夏大有,曾拜陶宗仪为师。《南村诗集》中多次提及夏文彦,如《次夏士良户侯韵》《题夏士良修篁芙蓉》等。虽然陶宗仪与夏文彦相交的时间资料甚少,今天难以考证,但从诗中可以大致推知,两人此前曾相交甚欢,感情甚笃。

夏文彦在艺术品鉴赏领域拥有卓越的造诣。陶宗仪在其著作《南村辍耕录》卷一八的“叙画”条目中盛赞道:“余友人吴兴夏文彦,字士良,号兰渚生,其家世藏名迹,鲜有比者。朝夕玩索,心领神会。加以游于画艺,悟入厥趣。是故鉴赏品藻,万不失一。”由此可见,夏文彦的才华受到了极高的评价。夏文彦所撰写的《图绘宝鉴》一书,在陶宗仪的《南村辍耕录》中也获得了高度的认可。

据陶宗仪记载,夏文彦所著的《图绘宝鉴》一书成于至正二十六年(1366),比照陶宗仪在洪武九年(1376)年所著的《书史会要》,可以发现二书在体例、编排、资料的收集与征引等方面,有着惊人的相似,只是一论画一论书法而已,可见《书史会要》很可能受到了《图绘宝鉴》的影响。

 

(3)陶宗仪与夏文彦交往的绘画故事素材:陶宗仪和夏文彦讨论的《图绘宝鉴》的场景。


夏文彦